八月初的福建,正式开启“烧烤模式;加上接连多日高温酷热,暴雨频发,烈日晒得草木低头,万物寂寂。然而,在新疆北新路桥集团福建顺邵三标项目的施工现场,火热的工作气氛比骄阳还热烈:工地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彻夜不息,墙上的施工计划安排表显示出紧张的工期安排。一群身着橘黄色工服、头戴安全帽的施工员穿梭在工地之间。他们汗流浃背,神情严肃,不停地检查器械、指导工人、核对数据。
这些施工员们有着鲜明的特色:短短的平头,黝黑的皮肤,工服安全帽不离身,图纸桩号不离口。随着“大干150天”劳动竞赛的号角正式吹响,正是他们这一群人冲在最前、力争上游,奏响了一首壮丽的北新铁军之歌。
披荆斩棘
福建顺昌至邵武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起点位于南平市顺昌县水南街道井垄村附近,接连延顺高速(在建),并与延顺高速共建顺昌互通;终点位于邵武市下沙镇张家际村附近,衔接既有的武邵高速及邵光高速。
顺邵三标项目全长17.164公里,设计为双向四车道标准。这段区域内地理条件恶劣,所征用地存在厚度大、稳定性差的淤泥等软弱承层,建设过程中对地基的处理需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高质量的进行填筑,再加上福建省长时间高温、多雨、潮湿的天气环境,为初期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项目常务副经理洪徐东在职工大会上表示,不啃下这块硬骨头,后期工作就没法展开,再苦再累也一定要拿下首战胜利。
时间刻不容缓,全体施工员日夜轮流坚守施工现场,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态度,“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攻坚克难。施工科全员拧成一股绳,冲在最前线,坚持“十天一计划、每天一汇报”工作制度,倒排工期,细化职责。从伐木、清表、破土开始,人手不够,施工员们亲力亲为,让工地的机器昼夜不息的运转着。民兵连的战士们前赴后继,你累了,我上;我累了,你接着干;工地上,始终充满着热火朝天的景象。白天,全体施工员奋斗都在前线绘图、测量、勘察现场,指挥作业;入夜,他们又齐聚会议室讨论问题,制定施工计划,对照进度反思,汇报。虽然他们非常疲惫,但是对每一个环节都不马虎。施工员刘继光回忆起说“每一个人都非常辛苦,往往回到宿舍来不及洗漱就倒头就睡,但是,为了我们的工期能按时完成,为了得到上级的肯定,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等我们拿出成绩的时候,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人定胜天。在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后,5月22日,顺邵项目全线首个涵洞开挖施工; 6月10日,一座标准化配置的拌合站拔地而起。施工科全体人员不负众望,在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下打响了顺邵高速建设的第一枪,为后期的各项工作展开奠定了基础,极大地鼓舞了全体职工的斗志。
随着福建雨季的到来,新的问题又摆在这只民兵队伍之前。七月初,福建气象站发出预警,今年一号超强台风“尼伯特”将登陆福建,北新路桥集团与上级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强调要加强安全防范,抵御台风,将风险降到最低。施工员们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制定防台风,保安全的计划,冒着暴雨加班加点地作业,加固设备,搭建雨棚,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现场的人员、财物安全。7月10,台风过境,经过接连多日的雷电天气、暴雨的侵袭后,施工现场及拌合站无一人员物资损伤出现。当风暴散去,阳光重现,每一位前线的施工员都松了一口气,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工地上的一切都不能松懈,一旦开工,安全与效率这两根弦永远在紧绷着,施工员们稍作休整,又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英雄本色
提起施工科的这群小伙子,项目部的领导同事无一不竖起大拇指,他们永远生龙活虎、乐观向上,团结有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争先。
初来福建,这里潮湿炎热的气候条件让这群来自新疆、河南、陕西的小伙子吃不消了,多数人不同程度的出现腹泻、发烧等水土不服的症状。秦利宾,一位精瘦的内蒙古小伙,黝黑的皮肤,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作为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的他,在初来福建时,由于气候变化,水土不服,身上大面积过敏,起满了大大小小的水泡,红肿奇痒。可是他从来不对同事讲,只是自己默默的去诊所里开一剂药吃而已,工作一样也不落下。直到被同事发现,劝他去医院就诊,他也只是笑着说“这点水泡算什么,没事!”;说罢,他又带上安全帽驱车赶往工地了。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闫春华对笔者说,“我们干施工的,常年驻扎工地,谁不能吃苦;这点小病小痛,对于我们根本不算什么;我们要是都被打垮了,落下的工作谁能顶上?只要工程做好了,吃点苦也值得的。”
“家”是最温馨的港湾、是疲惫工作后最向往的地方,也是内心最愧疚的思念。施工科人员平均年龄27岁。他们中有的刚刚成家、有的妻子待产、有的还没有女朋友。对于这群年轻的“父亲”、“丈夫”、“未婚夫”来说,他们的心理压力比谁都大。今年6月以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省份遭遇了暴雨洪水的袭击,一夜之间城市变海洋,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张云飞的家在河南安阳,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他都要给家里打很多电话询问情况,都要仔细地看新闻了解灾情。水没过马路了,水淹过院子里了……要知道,他不仅有一个孩子,妻子还是一个怀着二胎的孕妇!所有人都替他着急,劝他回家照顾家人,他拧着眉头说“现在工期特别紧张,我走不了。再等等,再等等……”还有毕经台,去年年底新婚,正当新婚燕尔时,因工地工期紧、任务重,断然辞别妻子、投身一线,数月没有回家;反而前不久妻子挺着5个多月身孕,从河南一路颠簸来到工地看望他。
提起“家”,施工员都面露愧色。不是不想家,而是为了项目工程这个“家”,他们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工作,为了这个大家庭,他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英雄本色,是有苦有累,有责任有担当,是气贯长虹的志气,也是儿女情长的温柔。
继续前进
随着七月大暑天气的到来,福建的气温居高不下,气象台多次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平均气温达到37摄氏度。高温和暴雨轮番考验着一线员工的意志。
测量员安纪勋、张兴、黄乔松,每天顶着烈日,扛着笨重的测量仪器在工地上进行测绘,盛夏时节的福建山区,正是各种毒蛇、毒虫活动频繁的时候。他们不得不穿着长衣长裤,一场测量下来,往往是口干舌燥、汗如雨下,腿上,胳膊上,都是蚊虫叮咬后留下的黑色疤痕。
施工员在工作之余,也一直在加强自身的素质水平,时常举行篮球赛、合唱、知识竞答等活动,他们都踊跃参加。适值“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施工科内的党员、预备党员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同事奋勇向前,让建工师“六个到哪里”工作主线扎根到基层的土壤里。
新的征战还在继续,对于这些可爱可敬的施工员们来说,还得奋斗在施工一线。顺邵三标的施工员们,只是千千万万北新路桥集团基层员工中的一个缩影。从福建到新疆,从河南到四川,从沙漠到绿洲,只要有工程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笑容,烈日当头,用默默的付出奏响了一支激烈的战斗之歌。
(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余伟杰 吕春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