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视察了中国交建所属中国港湾承建的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扩建工程。俞正声表示,中国交建建设了国内外很多港口,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交建在科特迪瓦、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等西非国家打造了公路、房建、港口、机场等一批精品工程,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临大西洋,北面撒哈拉,沙漠和海水共同环绕着亟待建设的西非大地。从上世纪70年代援建毛里阿塔尼亚友谊港开始,中国交建开拓西非市场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由港口到公路,从房建到机场,无数个造福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见证了中国交建建设者写下的情谊。
4月14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视察中国港湾承建的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扩建项目。俞正声对中国交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是港口行业的世界领先地位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包括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在内,中国交建建设了国内外很多港口,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这是“一带一路”上传来的“好声音”,所有建设者倍受鼓舞。
经得起风浪检验的友谊
上世纪70年代,毛里塔尼亚请求中国政府助其在首都努瓦克肖特修建深水港。努瓦克肖特附近海岸线平直,没有掩护,且面临大西洋长周期波及沿岸泥沙等技术难题,国内尚无成熟经验。为支援毛塔建设,增进两国友谊,中国路桥前身交通部援外办公室毅然接受了援建任务。
友谊港工地雨量稀少,蒸发量大,年扬沙日多达100至200天。扬沙之日,干燥炎热,气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面对恶劣的施工条件,在无施工船舶,无先进勘察手段的情况下,施工人员战胜高温酷暑、风沙弥漫等困难,历时11年,于1986年完成了西方专家断言“不可完成”的任务。港口建成后,友谊港扛起了毛塔90 %的进口任务,成为货物进入毛塔的“大门”,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2008年,应毛塔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同意提供优惠贷款进行友谊港扩建工程,并决定继续由中国路桥负责具体施工。2009年9月,包括“友谊港”4号及5号码头泊位扩建工程开工;2014年8月,建设者克服涌浪周期长,有效作业天数少等困难,在无掩护的外海中历时5年,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几十载的奋斗,中国交建与当地居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地居民阿普杜勒动情地说:“中国建造的友谊港是毛塔独立的象征,是国家的生命线,扩建后的友谊港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肆虐风沙里的“中国路”
“如果有高速公路回家乡,我肯定会走高速公路,因为这快多了。”塞内加尔出租车司机达乌达•恩迪亚耶表示。中国路桥承建的捷斯-图巴收费高速公路将给他们带来现代化的生活。
作为塞内加尔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113公里公路基建项目,于今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中国路桥塞内加尔分公司总经理张建国介绍说,“这不仅是中国公司在非洲修建的第一条高标准、高等级收费高速公路,而且能将中国公司一流的高速公路收费机电系统带出去,对于西非国家公路网建设有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
塞内加尔北侧的毛里塔尼亚,沙漠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许多地区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当地人民热切盼望能修一条公路。2011年,由中国路桥承建、一航局四公司参与施工的毛塔阿迪公路开工。施工区域没有道路,没有村庄,有时连饮水都成问题。由于距基地较远,一来一回就需要30多个小时,施工人员只能常年居住在铁板做成的集装箱内,室内温度最高可以达60摄氏度。高温没有吓倒中国建设者,他们最终以超人的毅力,在撒哈拉沙漠中创造了奇迹。
2015年12月,阿迪公路验收总结会上,毛塔装备部交通基建总局副局长莫哈迈德感叹:“工程初验后,这是我第三次行走在这段公路上。你们真挚的服务和严守合约的风范令我敬佩!”风沙中修筑的公路极大便利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被他们亲切地称为“美丽中国路”。
项目部的高超履约能力,赢得了毛塔政府的高度信任。2012年,毛塔幕布-塞利巴比公路接近完工,项目部相关机械设备已经陆续撤离,而此时毛塔总统却给交通部长下达一个任务,要为当地村庄修一条水坝。包括中国交建在内的四家国际建筑公司都具备承建能力,然而总统亲自指名要中国公司来修建。这是至高的荣誉,也是艰巨的任务。当时正值雨季,工期只有一个月,为了按期完工,项目部员工住帐篷,喝土井水,夜以继日的工作,最终顺利完成任务。有员工打趣说,“我们可是吃了整整一个月的面条,以后提起面条就感觉反胃。”
“名誉员工对我很重要”
“Chef (法语“领导”),我过来,主营地开会,晚上下班,早点洗洗。”毛塔籍黑人挖掘机司机丫丫•比拉尔突然从设备上跳下来,用生硬的中文向施工员老汤说道。“不就是个名誉员工吗,用得着这么着急吗?”老汤故意开玩笑地说。比拉尔却严肃地用法语说:“领导,它对我很重要!”
比拉尔说,来一航局四公司毛塔项目部工作前,他曾做过各种苦活累活,但这样还是不能填饱肚子。如今,他已经跟随项目部为公司效力了10多年,温饱早已不是问题,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他说,是中国公司给了他“新生”,这次被聘为项目部名誉员工更是对他人生价值的肯定,“我真的,太激动了!名誉员工对我很重要!”
毛塔项目部格外重视环保,并一直在推动项目本地化进程。项目部面向当地开展技术培训、捐资助学、修路打井等公益活动,40余年来,中国交建在西非建设了港口、机场跑道、房建、水利、公路等诸多工程项目,在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状况的同时,还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与赞赏。罗索-博盖工程施工中,项目部捐助修建了一所友谊学校,在学校落成时,博盖市政府特意举办了当地最隆重的典礼。在幕布-塞利巴比公路施工任务完成后,项目部将施工使用的吸水井及相关设备无偿捐赠给当地居民,以方便他们的生活。在当地雇工眼中,这些在工作中对工程质量要求严格的中国人,其实也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在努力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友谊在延续
俞正声在视察阿比让港时指出,中国企业要加快“走出去”,推进落实习近平主席在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南非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中国交建作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肩负着“代表中国走出去”的使命与责任。
目前,西非国家的货运交通主要依赖铁路、公路和水路三种方式。随着世界各国对非洲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大,许多西非国家认识到,积极发展交通事业,促进国际间货物流通,是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近十年来,非洲铁路里程增加明显,铁路建设逐步推进。2003年8月,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非洲开发银行、非洲联盟会同区域性国际组织共同制定了穿越非洲的公路网规划,共同推进公路建设开发。
数十年的深耕细作和认真履约,为中国交建开拓西非市场打下良好基础,中非国家的友谊也在不断延伸。
中国交建旗下的中国港湾和中国路桥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中国港湾从当地实际出发,率先开展“建营一体化”,实现了由单纯施工方到投资方、运营管理方的转变,延长了产业链和利益链。在喀麦隆的克里比港一二期码头项目中,中国港湾与法国波拉雷、达飞航运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建设、联合运营,既解决了项目建设问题,也解决了远期还款和管理问题,得到中喀政府的高度认可。同时,相关项目建设也成为中法在非洲开展“第三方合作”的首个范例。中国路桥捷斯-图巴高速公路在中非“三网一化”合作中扮演了先锋角色,在推动中国高速公路技术“走出去”的同时,也有力带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刘志温 冷冰 杜思男 周瑜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