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随着新疆北新路桥集团福建顺邵高速公路第三项目部拌和站施工现场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标志着拌和站基础建设及砼硬化已全面完成,搅拌机、配电柜等机械设备均已安装完毕,现场标识标牌、安全警示标语一应俱全,拌和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待拌和站标定验收之后,将正式投入使用。拌和站基础建设的时效,彰显了北新铁军的形象。
施工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拌和站位于新建顺邵高速公路K44+800左侧20米处,占地15300m2。经过反复规划设计,采用工厂化设置、封闭式管理,将拌和站分为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材料堆放区、车辆设备停放区4个功能区,设置有计量室、配电室、门卫室、消防应急区、洗车台、沉淀池等配套设施。各区域紧密连接,场内道路相通,方便运输。拌和站与外界用铁艺围栏隔开,大门采用自动伸缩门,安全独立。拌和站配置一台HZS90型和一台HZS120型环保数控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每台搅拌机配置4个100T的贮存罐。配料区为4仓钢结构式,粗细骨料仓长为25米,宽为13米,共8个,占地2600m2,一座蓄水池,相应环保要求设置1个三级沉淀池。
自去年顺邵高速公路第三项目部进场以来,面对征地拆迁、资金短缺、连续强降雨等诸多困难,导致“三集中”场站建设进度迟缓。顺邵总承包部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冒雨调研,为顺邵高速第三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加油鼓劲。
在总承包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部全体参建员工充分发扬北新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不等不靠、立说立行、立竿见影的工作作风,不断克服了恶劣天气、征地拆迁等难题,短短20多天的建站历程,确保了正常开工的稳步推进,对外树立了敢打敢拼的北新铁军形象。
5月12日,福建顺邵总承包部召开工作推进会议,要求各参建单位务必在会后一个月内完成标准化场站建设,并通过检查验收;对未完成或者不达标者,给予100万元经济处罚。
接到通知后,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当天晚上齐聚会议室,无一人迟到或缺席。“我们前期因为各种因素制约,导致施工进度相对落后。标准化场站建设的任务现已下达,拌和站建设必须按期完成。”项目经理杨建松会上斩钉截铁地说。
为了加快与地方政府及村民协调力度,获得拌和站建设用地权,等天一亮,负责征拆工作的两位副经理惠鹏和白锦锋立马换上雨衣,饭也顾不上吃,坐上车子快速驶出项目部,迅速消失在大雨中。
工程技术部的员工们,翻阅图纸,查看规范,计算工程量,现场施工指导,两点一线不停来回跑。
物质设备部的员工们,时而眉头竞皱,时而声如洪钟,忙碌而焦急地打着电话联系机械设备及施工所用材料物资。
测量组的员工们,穿梭于施工现场各个角落,经常性冒雨进行放线、验线工作,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规范准确无误。
……
6月初,顺邵项目总承包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李建讲完“两学一做”专题党课,立即冒雨来到施工现场指导调研。他鼓励大家说:“众人划桨开大船,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雷厉风行凸显“兵”精神
“拌和站林地征地工作终于拿下,机械设备已经到场”两天后,该项目经理收到了这句肯定的回答。在顺邵总承包部的协调帮助下,再加上前期该项目部与当地政府单位兵地共建做出的一系列举措,促使了该项目拌和站建设用地终于批复到手。
时不我待,说干就干,片刻时间也不得耽误,在前期劳务工人还未到位的情况下,该项目民兵连紧急集合赶赴施工现场,伐木、清表、破土,拌和站施工建设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迅速拉开了序幕。
项目部驻地位于邵武市拿口镇,全年大部分以高温、湿热、多雨天气为主,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随时准备着防洪、防汛、防暑。这不仅是对体力考验,更是对参建人员意志力的考验,且建站地点地质条件极差。建站所征用地存在厚度大、稳定性差的淤泥等软弱承层,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就处理措施多达5项之多。建设过程中对地基的处理得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高质量的进行填筑,如储料仓填筑1.2m厚70%片石土;料仓与配料斗之间填筑0.8厚70%片石土;场地除生活区外其余地带均填筑0.5m厚70%片石土,以此增加场区结构层的整体承载力。而粉料罐、配料斗自身质量重,对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高;输送带基坑需开挖深度达4.5m。
项目部参建人员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用一个个优化方案化解了一项项困难,完成一件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早日完成建站目标,自5月20日至6月5日项目参建员工连续在雨中奋战15个昼夜,该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全天轮流驻守拌和站,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与现场施工人员共同战斗。项目全体员工更是发扬“5+2”,“白加黑”工作精神,齐心协力向着目标节点冲刺。
6月5日晚上12点多钟,拿口镇的居民们早已纷纷入睡。而此时,在村道一旁的拌和站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车水马龙,工人们挥汗如雨。第二天凌晨,当天空泛起鱼肚白的时候,拌和站的大体形状已初见端倪。此时,三台挖机,一台压路机,两台装载机,一辆推土机和六辆自卸车已经在拌和站施工现场,挖、推、压不停的高速运转着,人累了,换下来,接着干。
6月10日下午,在两台吊车的配合下,拌和楼所有配件安装就位,进入调试阶段。看着拌和站站长尹淮龙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大家知道压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据施工科长洪康介绍,“尹站长今年51岁了,常年累月的高强度工作使得他的身体已经积劳成疾,为了拌和站早日建设完毕,他的肩上承担了比常人多出几倍的压力。但是困难终究是纸老虎,他终究是战胜了。好多个晚上加班到一、二点,第二天早晨仍然坚持跑早操。”有人调侃他说,“站长,你这身体是不是铁打的啊。”他仍会笑呵呵的说:“生命在于运动,我得冲在前面,给下面的一帮子小兄弟做表率啊!”
同样51岁的设备管理员易权伟,一个干了18年设备维修管理的北新老党员。他凭借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承揽了拌和站的设备管理和电路布设的所有施工任务。他用实际行动告诉项目部的年轻小伙子们什么叫责任和担当。
“目前许多项目上人才梯队出现断层,项目以85至90后的青年人群为主,他提醒大家在日常工作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要能胜大任、敢挑大梁,快速的成长为项目的中坚力量。充分利用青年突击队这一平台,快速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文化氛围。”顺邵总承包部党总支副书记邓开阔调研时这样勉励大家。
施工现场的技术员们个个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但却很少有人叫苦喊累。该项目部的后勤保障工作也做的尽心尽力。天热时为工地上施工人员送去绿豆汤和降暑药品,食堂为晚上加班回来晚的职工准备可口的晚餐。大家虽然都很疲惫,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目标节点一天天逼近,拌和站不能如期达到验收标准,不仅仅面对的是100万元的高额罚款,更是直接影响了项目施工建设的步伐。
施工现场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司机们娴熟的操纵着设备,地面上的工人抬着钢管、抱着砖块、绑扎着钢筋、焊接着钢板、立着模板、打着混凝土,施工现场一片火热。
所有人都在这块来之不易的“宝地”上,用汗水为顺邵高速公路第三项目部拌和站建设交上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标准化施工彰显文明之师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拌和站如同一颗强健的“心脏”,持续为该项目的施工建设输送着“健康血液”。混凝土为工程的根本,所以拌和站建设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
为了快速高效完成拌和站建设工作,该项目部按照顺邵项目总承包部“高起点开局、高标准管理、高效率推进”的建设方针,确保施工有目标、实施有规范、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
“开工必有环水保”。为保证出入工程车辆不影响周边环境,该项目部严格落实当地政府部门下达的指令,施工现场相邻村道一公里范围内多处设有安全提示、限速的警示标志及减速带,安排专人每天不定时对污染路面进行清扫,消除隐患,防止一切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拌和站自开建之前就按照标准化要求认真筹划,该项目部全体员工更是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克服征地难度大、电力供应不足、连续强降雨等困难,短时间内完成场地平整、拌和基础开挖、预埋件安装,掀起了加快混凝土浇筑大干的热潮。并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制定了拌和站制度和措施,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悬挂、树立安全生产标语、操作规程标识标牌等。在生产区、办公区,所有的标识、标牌都保持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每一处无不突显标准化的管理与文明施工。
顺邵高速第三项目部始终以十一师“六个到哪里”工作主线为指导,将其与天昶公司“一个忠诚、两个担当、三个服务、四个打造”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在项目部深入推进“兵字号”工程建设,把“兵”魂牢固地植入到每一位职工群众的心里,把标准化建设牢固的镌刻到每一位职工群众的脑海里。
“以管理保质量,以质量保进度、以进度保效益”,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力建好顺邵高速”,正是这样一支铁军队伍,创建北新路桥速度的尖刀连,凭借着争先创优的决心、攻坚克难的勇气,不等不靠的作风,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最终完成了拌和站的整体建设,彰显了北新铁军的英雄本色,赢得了当地政府及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对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顺邵高速公路后续标准化施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冯三宝 吕春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