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最能展示能力。这对于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太原兴华西街改造工程,克服面临的施工困难是有力的证明。工程施工的空中高压线缆纵横,最高电压达220千伏,最低处净空不足6米;地面高压线杆林立,最密集处100米范围内多达12根;地下管线交错复杂,煤气、天然气、高压电缆、国防光缆“一应俱全”。燃气压力最高达4公斤,太原市唯一一支高压燃气线路,贯穿整个标段。工作环境已然苛刻如此,却要在3个月内完成1.6亿元的施工产值,完成3.4公里的道路、排水、桥梁、电力管沟等各项工程。这对项目部无异于在刀尖上起舞。
摸排预防
“当务之急,必须彻底摸清楚项目的风险情况。”项目部经理赵振华在班子会上郑重说明,并确立“安全第一、以质取信、抢抓工期”的施工指导思想。安全副经理宋鹏飞立即带队进行危险源摸排。由于年久失修,地下电缆沟槽内全是积水,电缆沟槽的检查井又位于道路中央,白天无抽排积水工作面,小伙子们都成了“夜猫子”。凌晨两三点出动,抽水、下井、三维坐标采集,花了6天时间,打开11处井口,拿到了这条地下电缆的第一手资料。
部分管线使用年限久远,参与建设的产权单位负责人早已退休离职,正式交底不够详尽。项目部想方设法,邀请到当年参与建设管线的老师傅进行第二次交底。“这根煤气主管从这里向北拐向煤气房,横跨整条道路,当时我们在这个拐点还向南伸出了2米长的预留接口,由于一直没用上,现在所里的人估计也不清楚,你们开挖的时候要小心啊,可不敢大意……”
在摸清现场地下电缆、国防光缆、燃气管道以及给水工程的位置和走向之后,项目部明确了“三防三高”的工作重心,即“防制度不全、防程序紊乱、防人员麻痹”应对“高压电力、高压燃气和高温”的威胁。
多管齐下
2015年6月项目开工建设时,项目部明确“严格报备、加大宣贯、共担风险、选树典型”的安全管理思路。
坚决实行危险源附近施工审批制,明确要求在危险源4米范围内进行机械施工时,现场技术员及技术主管必须提前24小时向安监部提出申请,写明危险类型及防护措施,由队伍负责人、安全员和机械操作手签字确认,经领导班子签字通过后方可施工。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讲,并将合作队伍纳入安全管理范畴。安监部长张国军介绍到:工人出工前进行岗前训诫,讲明当天施工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并随机抽选项目员工掌握安全常识;每周开3次安全晨会;开展“质量管理警示反面教育”活动;施工雨污水管线时,反复训诫沟槽开挖的安全风险,在持续一个多月的开挖中达上百次。建立安全施工微信群,指定专人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同时,工会成立“工会安全监督检查组”,团支部开展“安全生产,青年先行”的活动。
尽管有了“事前”的预防、“事中”的控制,但是依然不能放松“事后”的追责问责。项目部规定:人为造成的安全事故,项目全体员工安全绩效减半。把责任分担到每个人的肩上,人人成了监督员,提高了自觉性。
有高压也有表扬,项目每月组织评比“安全示范岗”、“安全标兵”、“安全五星队伍”,奖励模范队伍10000元、模范个人500元,并在项目驻地展示安全模范风采。
9月21日,兴华西街比合同工期提前将近两个月具备通车条件。11月18日正式建成通车。在“头顶电线,脚踩‘炸弹’”的威胁下,太原兴华西街改造工程项目交出了完美答卷。升级为双向八车道的太原市兴华西街一改交通堵塞严重、配套缺乏的旧貌。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葛媛 侯明杰 邢焦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