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北新花开尽芬芳 中巴友谊万年长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1日    来源:    
    上个世纪,在巴基斯坦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努力给予支援。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问题上,巴基斯坦鼎力相助;在新世纪,中巴两国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拓展,“巴铁”已经成为中巴关系的代名词。北新路桥集团是中巴友谊的使者。
    今天,中国“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等战略构想又为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人民注入了加深友谊、合作互助的无限力量,北新路桥集团从2004年走出国门迈进巴基斯坦伊始,秉持讲信修睦、弘义融利、协和万邦的理念,抢抓机遇,趁势而为,在十年间构筑起“属地化”管理的新航标,北新路桥的中方员工与巴方员工共同书写了一本厚重的“友谊读本”。今天让我们翻开这载满感动、荣耀的“友谊读本”感知北新路桥人在异国花开的芬芳,感受中巴友谊的源远流长……
一、巴格有个伊布拉
    三尺灶台,风与火,他大汗淋漓不言苦。手持厨刀,案板舞,项目生活被雕刻的虎虎生风。旋锅铲,细火煎,轻盈慢炖,悠然回味。烹煮焖炸是他的强项,色香味美是他的梦想。他在厨房制万物、度春秋,他的百味情意浓、人气重,他用十八般厨艺与满腔热忱搭配营养、抒表真情。他,是北新路桥老员工们个个熟知,新员工也慕名寻觅的大主厨伊布拉•侯赛因。
    2009年,北新路桥坚实有力的友谊手臂就把伊布拉•侯赛因拉进她的怀抱。彼时,伊布拉•侯赛因还是一个略显羞涩的28岁青年。自穆-阿76公里项目开工,他就一直在项目部担任帮厨,直到项目2012年完工。三年时间,凭一腔事业激情,一身谦恭正气,在简单机械的洗、切、打扫等打下手的工作之余,他主动向主厨讨教烹饪技巧,并通过和中国人的不断接触,深入了解中国的各类菜品。
    很快,他的努力与进步得到了大家的肯定,2012年9月低,城市发展项目巴格分部全面动工,他成为了这里的一名主厨。从用心挑选新鲜食材到精切细作、烹饪料理、摆盘上桌,再到带领帮厨在营地院落开垦土地,播种、除草、浇水,每天悉心照料,收获的蔬菜新鲜好吃还能满足生活之需。最温暖的是,伊布拉•侯赛因将每一位中方同事都当做是自己的亲密朋友,他努力学习汉语,主动了解大家饮食需求,现在跟中方人员就关于饮食方面的汉语交流完全无障碍。在亲自收集完每个人的饮食喜好后,他每日三餐都尽量兼顾所有人员。其余时间,他还努力钻研中餐做法,凭借极高的悟性,只要有图有材料,任何菜品都能尝试做出。如今,他又开创了中巴风味相结合的独特佳肴,深受大家喜爱。
    八年时间,他铁心服务为北新,屡创舌尖奇迹。新疆拉条子,最是翘楚,过油肉的鲜嫩润滑,拉条子的细长劲道,片区其余项目难有一道佳肴,能撼动它“巴国地界上影响最广、拥趸最多、好评最久之家乡美味”的独有地位。厨房的学问,在他这里不是简单的煎炸溜煸烧、焖煮酱拌糟,还讲究搭配、火候、营养、色彩、时令……不光得好吃,还得吃得健康。 
    身临巴基斯坦的我们,处处都能听闻“中巴友谊万岁”“巴铁”这样的肺腑之语,让我们觉得彼岸之家并不遥远。而每食伊布拉之佳肴,眼前的餐盘竟能摇身一变成地图,杯盏为罗盘,筷子是桨橹,再细品一口美味,是家,是熟悉的滋味。
    伊布拉,虽不着华丽衣衫,不诉豪言壮志,也没有多么辉煌的人生经历,却让思想在厨艺中体现,让真情抒写了一日三餐。
二、安全卫士阿巴斯
    “No problem, Sir/Madam”,这是伊斯兰堡办事处驾驶员阿巴斯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9年就来到北新路桥的他,如今已到了不惑之年,但高大魁梧的身形,行动如风的体魄,忠实听命的个性,以及对北新路桥深深的热忱“我就想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让我们的感动无限绵延。
    阿巴斯的工作紧张而忙碌,除了办事处员工的日常出行,和接机送行事宜外,他还要经常陪同领导出差。
    北新路桥巴基斯坦片区建设工程项目,除位于伊斯兰堡附近的新机场项目外,其余均集中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这里群山环绕,峰峦耸立,闻名于世的喀喇昆仑山脉沿克什米尔的西北边缘而立,奇伟的喃咖峰横冲入云。傍依高山,穿梭山谷的众多河流息息不停,因此克什米尔还曾享有“东方瑞士”之美誉。
    但依山而行的道路蜿蜒崎岖,狭窄颠簸,逢雨季还易产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与至少四小时的行驶时间下,我们的驾驶员阿巴斯依然紧握方向盘,牢牢锁定目的地。路途的曲折阻挡不住他勇往的脚步,绕行的眩晕不是他眼中的折磨,他时刻保持平稳安全的车速,如若有人不舒服,他会贴心备好呕吐袋、纸巾;听到有人打喷嚏,会主动关上车窗或空调;定时还会让大家下车休息缓解颠簸……
    距伊斯兰堡150多公里的穆扎法拉巴德市通常是是领导选择调研的第一站,它也是克什米尔地区的首府城市。鞭长驾远,车内的乘客已是疲惫不堪,昏昏沉沉。阿巴斯会轻声唤醒大家,并且自豪地示意哪条是我们修建的道路,必要时还停车给大家指引。克什米尔地区囊括米尔普、城市发展、S-2三个项目,其中,城市发展项目分列穆扎、巴格、拉瓦拉考特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都包含道路、桥梁、房建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子项,阿巴斯说得出这个是银行路、马克瑞路、工业园路,那个是兰格普拉桥、努曼普拉桥等等,甚至一些项目进展到何种程度他也略知一二,这让一些在巴工作一年的中方员工都自叹不如。
    阿巴斯在工作上忠于职守,在生活中更是热情友好、乐于助人,常常还没见到他人,就听到他雄浑有力高亢嘹亮的打招呼声,平日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他都尽力而为,电器维修、搬运重物、送取文件等等,他从不计得失,他说“中国对巴基斯坦非常友好,北新路桥对我也特别好,所以我心甘情愿做这些。”
    他是穿梭在路途的使者,是通向光明的导夫,是我们生活的安全卫士,他用爱在为北新路桥全力服务。
三、全能达人阿里
    “我叫阿里,我出生于1979年。我是巴基斯坦北部洪扎的塔吉克族,我的家离中国边境很近,我特别喜欢中国和中国的文化。”这位在中国留学一年,在北新路桥奋战九年的小哥,名叫阿里,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他目前在城市发展项目穆扎分部当翻译,负责项目的沟通协调和后勤管理。
    熟悉阿里的人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他视北新路桥、视项目为家,为家尽心倾力是他一贯的坚守。
    刚刚“走出去”的几年,语言关一直是中资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项目人员的整体英语水平不高,虽然能明白信件、账单、合同条款内容,但用英语明确地表达起来又存在些困难,从而与业主、咨询方产生了很多沟通障碍,这无疑会成为项目前进发展的阻隔之力。作为一名翻译,阿里主动出击,勇担此责,在同业主、咨询方沟通之前反复询问、确认,直到完全弄清楚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再进行翻译与讲解。另外,他还随时随地指导新进员工突破语言关障碍,大家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项目的施工生产也逐步走上了正轨,连营地中方厨师都掌握了大部分食物的英文,甚至在外出采购时还能说上几句乌尔都语。阿里的耐心、细心完全影响了项目部的同事,大家的学习热情被无限调动。
    当然,他“全能达人”的称号也不是虚名。驻扎营地的建设他一手承包,安装橱窗、维修网络、整理会议室、后勤采买他都任劳任怨,他还通过自己强大的人脉网络,向北新路桥输送了很多当地优秀的驾驶员、帮厨、施工员等。工作之余,他更是一名专职的巴区导游,什么名胜古迹、特色景点,没有他不清楚的地方,连穷游攻略、购物小窍门他都详尽掌握。现在,项目上几十号人的吃喝拉杂全都离不开他。
    在北新路桥集团迎来成立二十周年大庆的时候他真诚地说:“在北新路桥,我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友好氛围,我知道我们的北新精神就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我也会积极发扬这种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努力,心怀北新,为北新的发展和中巴友谊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阿里的付出与努力,让项目为之骄傲欣喜,更让中巴方员工的心灵近于咫尺!
    还有伊办巴方预算员萨夫兹,大家都亲切称他为大叔,虽然加入北新路桥不到一年,但对这个大家庭的热爱让他履职履责,多少月月天天分分秒秒,都有他躬身计算的身影。今年11月,北新路桥喜中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项目,全程付诸努力的大叔露出了笑容;能歌善舞、热情开朗的IT帅哥阿卜杜拉,PS处理、网络维护、宣传画制作完全难不倒他,现在他正兴致勃勃地制作北新路桥的英文网站;各营地驻扎的巴方警察,牢筑安全责任意识,不论多晚、耗时多长,都坚持把中国人护送回伊斯兰堡……
    在巴基斯坦,像伊布拉、阿巴斯、阿里、萨夫兹这样以工作为重、以中巴友情为先的员工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带着中青年的担当与力量,为北新路桥奉献爱心、书写真情;他们,带着战士的勤奋与坚守,初心不改,勇往向前;他们,带着中巴友谊的飘扬旗帜,管他前路多艰,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他们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北新路桥人,他们在巴基斯坦让希望和感动绵延,让友谊和担当之花绽放永远!
    如此富有朝气的民族心向远方,充满文明的国度友谊芬芳。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带领北新路桥人在巴基斯坦播种下浓郁的中国风情与兵团荣光,今后我们探索未知路途的梦想和实践也将更加辉煌,因为有这么多的北新路桥标兵,挺直脊梁,步履坚毅,用心用爱在续写中巴友谊不朽的光芒!
(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鲁瑶  吕春雷  供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