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创新构建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9日    来源:    
    近年来,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西北工程公司以交通运输部推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发展理念人本化”为契机,以培育“标准化施工,规范化管理”理念为基础,以实现“集约化建设、工厂化生产、专业化施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培育了“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的标准文化,全面促进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信誉和品牌效益。
    一、推行工程项目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施工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一环。“标准化管理”的内涵是“通过制定标准、组织实施和有效监控,以获取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其实质就是管理及作业活动的标准化。推行标准化工地建设,就是实施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就是要求全体员工围绕项目施工全过程的一切工作内容和目的,依据国家、企业制定的各项法规、标准和规定展开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现场管理活动;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将各项制度、标准、规范全面地在施工现场得到贯彻、落实,将“标准”化为员工的基本理念,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化为管理和操作的实践。
    (一)加强项目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高项目综合管理水平
    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效地把施工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融为一体,是企业管理水平、综合实力、整体能力的重要体现。企业的管理能力、创利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所有这一切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并以工期、安全、质量、成本和文明施工等各个方面为载体表现出来。几年来,在通过项目评估、效能监察、项目审计及项目考核兑现,项目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项目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甚至一些项目出现严重亏损或安全质量事故。项目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项目管理中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制度去做,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规范项目行为。推行项目标准化建设,加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全面提高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长效机制。  
    (二)加强项目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树立和展示企业外在形象
    正如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是顾客的第一“兴奋点”一样,施工现场往往是业主、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第一印象。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文明施工程度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外在形象,而形象又影响企业的竞争市场。形象就是市场,形象就是效益。施工现场是展示企业外在形象的重要载体,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要求我们必须优化场容场貌,规范现场布局,统一形象设计,文明施工生产。只有这样做,才能经得起业主的检查、政府的监督、媒体的宣传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树立起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这就是我们要推行项目标准化建设最直接、最朴素的一个重要认识。
    (三)加强项目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西北公司的专业施工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但与建筑市场越来越高的要求相比,与业主对施工企业的要求相比,与我们对自身的发展目标相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必须推行项目标准化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使工程项目管理逐步向施工布局科学化、施工生产工厂化、施工手段机械化、工艺控制数据化、工序作业流程化、内业管理标准化、项目控制信息化、员工激励人文化的方向发展。这既是现代建筑业对建筑企业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经之路和应有之义。
    (四)加强项目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如华为、海尔、联想等等。分析这些企业长寿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标准化管理,并根据市场要求不断改进,推进管理、技术和体制创新,使企业的经营理念、核心能力、品牌价值、人才队伍等各个要素,历经时间的沉淀和市场的磨砺,千锤百炼,历久弥新。我们做建筑施工的,解决管理问题没有什么妙手高招,只有按规范、按标准老老实实做到位,按制度、按要求踏踏实实去工作,按程序、按流程实实在在控制好,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立定身、扎下根,把标准化管理渗透到企业的灵魂深处,成为企业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内在驱动力和外在活力的市场主体,从而永葆竞争优势,从容应对各种挑战,进而实现长盛不衰的战略目标。
    二、项目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工程建设标准化就是使项目施工获得最佳秩序,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和指导原则,简单说就是要实行统一规定,加以规范,重复利用。我们在推进标准化建设中,对经过实践检验,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实用性的规则和办法,在每一个项目部进行复制和推广。
    (一)项目部驻地标准化,做到统一规划,整齐划一
    为规范新上项目配套建设,公司在原则上明确了项目临时征地规模和办公、生活、生产建设的内容和标准,绘制了项目部办公区、务工人员生活区、试验室、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钢筋加工厂、模板加工场、预制梁场、硬化道路等区域详细的现场布置图和局部设计图,并对占地面积、工程数量进行量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布局。生活区办公区与集中生产区分开布局,尽量减少施工噪音对办公及生活的影响。项目部、实验室、务工人员生活区独立分开,各区域设置全封闭围挡,互不干扰;各个区域全部达到地面硬化,供排水、暖气输送、通顺电力等管道硬化前全部预埋,达到了地面整洁、环境绿化美化。每个项目上场前都要先制定具体详细的临建方案和现场布置图以及细部设计图,明确临建工程量和费用,报送公司审批,保证了项目部建设的整齐划一,避免了一个项目一个样、超标浪费、各行其是等现象。
    (二)信息管理标准化,做到不断创新,实现共享
    在信息化管理上,各项目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了业主、监理、项目部三级信息监管平台,一级平台可对二、三级平台所有监控内容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监管。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管理和技术团队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在设置每个信息管理系统前,管理、技术、业务人员共同谋划,先出思路,然后请软件专业人员设计程序,并根据实际运用情况,不断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完善。先后设置开发出视频监控子系统、实验室数据采集子系统、拌合站数据采集子系统、预应力智能张拉数据采集系统、务工人员数据采集子系统等十大子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使项目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同时,设计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各项目进行复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了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做到体系完善,措施落实
    我们各个项目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了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多年来未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平安工地”。一是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各项目均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均持证上岗。二是加强了安全培训教育。为加强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掌握标准化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我们通过开发的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安全技术交底、班组安全例会、安全生产宣传栏、安全宣传挂图、日常性安全宣讲、安全体验等形式,让各类人员,特别是作业层的务工人员,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三是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各项目利用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对隧道施工、制梁场、拌合站等场所及职工驻地摄像头全覆盖,现场情况进入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快速地发现现场作业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及时的进行纠错及取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四是制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安全事故专项方案。各项目开工前,公司组织项目进行风险源辨识与评价,并写出《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事前明确安全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专项方案。五是制定应急预案及演练。各项目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制定了高空坠落、消防、救治等方面的专项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演练。
    (四)施工管理标准化,做到精细管理,提升水平
    施工管理标准化,关键在于明确工作标准,把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定量化,规范化。一是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化。要实现项目标准化管理,管理人员必须专业化。项目部在人员配备上,坚持做到懂工程、管本行、重合同、讲标准、保廉洁,专业的事交给专职的人做,定岗定责,责任到人。并二是制定统一标准规范。结合我公司多年来施工经验的总结,编印了长达110页的《标准化施工手册》,制定了临建标准化施工、信息化标准施工、安全标准化施工、路基标准化施工、路面标准化施工、桥梁施工标准、隧道施工标准等方面56个具体项的施工规范,并细化量化,在每个环节配以图片作为样板示范,成为全公司各项目的施工指南。三是做到工厂化生产。钢筋加工、混凝土预制件等可室内生产的均采用工厂化车间设计,顶面及侧面设置采光窗,保证车间内良好采光效果,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制梁区建设合理规划,以施工流水线的方式减少或避免施工中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干扰,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四是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在公路路面施工中,先后创造了水稳四台联铺工艺、六步清扫基层污染工艺、桥面机械凿毛工艺,破桩头“六步环切法”等工艺,在宁夏率先开创了改性、乳化沥青现场加工模式。在桥梁施工中,自行研制革新了混凝土振捣、空心板自动凿毛、自动喷淋养生、预应力智能张拉等数字控制系统,创新了施工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节省了人力和成本。公司首创或革新的一些新技术和工艺在宁夏自治区得到推广,混凝土高频振捣系统及高频振捣控制装置、砼护养喷淋控制系统及方法等5项发明创新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或专利授权。五是严格过程控制程序化管理。为确保每项标准落到实处,我们着眼于落实各环节的责任,基本形成了全过程控制的管理体系和工作程序,主要通过8个环节来构建控制流程:(1)确定管理目标;(2)建立管理体系、明确职责;(3)建立专项管理制度;(4)明确工作标准;(5)制定工作程序;(6)制定工序责任制;(7)建立评价评估体系;(8)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奖罚措施和问题改进办法等。通过“抓基础、抓过程、抓细节、抓达标”,确保了标准建设的顺利实施。
    (五)发展理念人本化,做到让员工工作尽心,生活顺心 
    公司坚持把“人本化”作为主流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发挥职工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企业管理层面,公司树立了“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和要素”的思想,公司党委、工会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开展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权益、坚持文化塑形,搞好人才培养、发挥激励作用等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项目管理层面,积极开展“三线”建设,努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让职工工作尽心、生活舒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各项工作。各项目统一为劳务队伍建设了独立、封闭式生活居住区,与内部职工一样标准设置了食堂、宿舍、夫妻房;建立了格挡式淋浴室、洗漱间、洗衣房、水冲式卫生间等设施。特别是各项目针对不同地域民工生活习惯,设置多个厨房、餐厅,使各支队伍分开就餐;有的项目部针对夜间加班、现场晚回职工,还设置了“小餐厅”备用便餐;各项目部均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职工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民工培训学校”、“便民超市”等场所,为职工和民工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场和生活区都配置了医药箱,小病小伤可随时医治,有的还设置了民工休息间,工人在工作之余可以喝水、小憩。在业余时间,各项目每逢重大节日为施工队送慰问品,使农民工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和温暖,并组织职工和民工共同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活跃业余文化生活。项目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务工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三、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现场效益
    通过标准化管理,我们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的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整体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在全公司内进行复制和推广,搭建起项目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在每个管理模块内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管理资源,减少了管理成本;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保证,有力地推动了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2016年,青银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6标、3标在业主劳动竞赛表彰大会上分别获得第一和第三名;固西公路B2项目在业主5、6月份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和第二名;渭武高速19标,在业主二季度综合检查验收中被评为第二名,先后获得检查评比、箱梁预制、钢筋笼加工工艺观摩三项共获得业主奖金80万元。
    (二)社会效益
    用心的付出必将取得丰硕的回报,标准化建设使我们不仅树立了形象、提高了信誉、赢得了市场,获益非浅,同时也给业主增了光、添了彩,业主在招标中自然会想到我们。使我们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切实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先后获得鲁班奖1项、省部优质工程奖7项、铁建杯1项、科技进步奖26项。2008-2015连续八年获得宁夏公路市场唯一一家外部“AA级信誉单位”称号,得到宁夏交通系统的一致好评和赞誉,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三)经济效益
    公司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以诚信占市场”的发展理念,以“标准化施工,规范化管理”的管理理念,形成了“盈利光荣、亏损可耻”争先创效的良好氛围,也造就了“亏损是不可接受”的共识和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讲,标准化管理在公司的发展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完善,公司的迅猛发展又得益于标准化管理的全面实施。
    西北公司成立两年多来,在职工不足300人规模的情况下,生产经营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年来共承揽任务50多亿元;完成企业总产值30多亿元;实现净利润5000多万元。去年获得集团公司“承揽杯”和“产值杯”,公司领导班子被评为“四好领导班子”。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卢宏志    供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