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21日,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暨项目建设推进会在中交云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施工现场举行。中交云南公司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和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推进“五化”工作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和推行标准化管理,有效实现了项目工期兑现、安全受控、质量达标、成本可期、能力提升、政府满意和争先创优的管理目标。
“这个梁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真大气!”
“这套喷淋养护系统能够根据天气状况自动调整参数,太智能了!”
“一片梁能做到这样的内实外美,施工工序可见多精细!”
“不愧是大型央企,中国交建的标准化建设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
日前,由中国交建承建云南宣曲高速公路项目第七合同段桥梁预制场迎来了500多人的云南全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观摩团。大家边参观、边点评,言语中透露着对中国交建的钦佩。
云南,中国西南地区的枢纽,是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交通连结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交建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又一块“热土”。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建设与发展,云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明显的提升空间。建设四通八达的云南是发展急需,却存在诸多挑战。美丽的彩云之南高山峡谷相间、断焰盆地错落,特殊的地貌让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不下;长期以来,建设资金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依靠现实操作平台的资金助力作用有限。
走进云南是中国交建精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交建与云南省政府共促发展的一大成果。2010年,云南省提出“央企入滇”发展战略,打响全方位发展的攻坚战。2013年,中国交建与云南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6月,中国交建与云南省签订《嵩明(小铺)至昆明、宣威至曲靖、蒙自至文山至砚山高速公路合作建设协议书》,中国交建以三条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正式拉开参与云南交通建设的序幕。
几年时间里,随着这三条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在云南交通建设领域,由中国交建引发的更深刻的变革也在悄然发生,用中国交建的施工标准带动云南全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便是其一。
央企入滇补“短板”
施工标准化对于云南乃至全国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作为现代工程“五化”管理的内容之一,标准化与人本化、专业化、信息化、精细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工程管理体系,是我国公路建设管理的重点任务之一。
为加强公路工程管理、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和行业文明施工形象,2011年,交通运输部开始在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领域推广施工标准化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工地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等方面。
三年时间里,施工标准化如一泓清泉,滋润了我国高速公路项目的每一个角落。对于经济欠发达、交通发展整体水平落后全国的云南省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体水平,但由于之前“短板”太短,相比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对于国内基础设施领域的翘楚——中国交建来说,早在2011年前,他们就对现代工程“五化”管理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类似于施工标准化的理念,并在所属公司和项目中大力推行。 “标准化建设方面,中国交建早已建立了专门的流程体系,相关规章制度也已健全,标准化理念已深入到公司每一位员工心中。”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一方有需求,一方有实力,差的只是一个合作的契机。2013年,在云南省政府实施的央企入滇战略下,中国交建和云南省政府成功牵手,根据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综合体开发、轨道交通及其他相关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2014年6月,中国交建和云南省签订了总投资约330.3亿元的《嵩明(小铺)至昆明、宣威至曲靖、蒙自至文山至砚山高速公路合作建设协议书》,以“BOT+EPC+地方政府补贴”的投资模式,具体负责这三条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不仅标志着中国交建开始在云南市场上大展身手,也标志着中国交建将标准化建设付诸理念导向、项目管理和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追求工程建设全要素标准化,通过整体统筹与各工序的有机衔接,以高起点、高标准,为云南省建设高品质的高速公路项目,对于提升云南高速公路建设市场的整体水平将起到助推作用。
开工就精细完工即优良
中国交建的施工标准化建设有多标准?从嵩昆、宣曲、蒙文砚高速公路一路走过去,每一个项目驻地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化文件要求建设,活动板房统一整齐,各功能区分区明确,整体绚丽的“中交蓝”色调,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属于中国交建的项目部。每一个钢筋加工厂都实行工厂化管理,采用先进的数控设备进行钢筋加工,所有钢筋集中制作,现场绑扎。
每一处施工现场都用红、黄、蓝、绿的旗帜和各种安全警示标牌,提醒人们已进入生产区域,注意安全……
除了共性特点之外,每个项目还注重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凸显个性,打造各具特色的标准化建设亮点和样板。
如嵩昆项目在隧道施工中采用了湿喷机械手,减少了操作人员与混凝土的接触,降低了洞内粉尘浓度,改善了隧道内的作业环境,不仅保护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了施工进度与效率;宣曲项目在箱梁预制中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系统和智能循环喷淋养生系统,使生产出来的每一片梁都做到“内实外美”;蒙文砚项目应用的隧道喷淋系统和组合钢筋施工胎架两项施工工法,极大地改善了隧道二衬及钢筋笼加工的质量控制效果,获得了国家实用性专利。
与此同时,中国交建项目在管理的全过程中,不仅严格执行公路建设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也在工程管理中查找薄弱环节、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
三条高速公路项目的标准化管理首先是增强了建设人才的专业化水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结合三个分项目“点散线长”的实际情况,科学创新机构设置,确立了“公司+总指挥部”、“指挥部+总经理部”两级管理模式,精干、高效地配备管理及技术人员,人员实行统一调配,以标准化制度确定岗位职责、岗位数量及工作流程。同时,建立覆盖全员的分类培训和考评机制,合格后方可上岗、上岗后仍要学习,确保建设队伍时刻充满专业力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专家库制度,聘请外部专家加强巡查与检测,让行业优势资源成为提升项目建设标准的有力推手。
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注重信息化手段的深度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起统一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建设工作进行全程控制。中交云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交云南公司)投资2600万元对三条高速公路的信息化项目进行统筹统建,重点推进了“建设项目管理系统”、“BIM模型与管理系统”、“隧道门禁与人员定位系统”、“现场视频监控与监测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通过模块化系统、流程式数据采集,实现了工程的集中管理与流程监控,让标准化建设工作处于实时可控状态。
“在这三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我们实行全过程、无缝隙的标准化管理理念,确保每一项工程‘开工就精细、完工即优良’。”作为三条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单位,中交云南公司总经理陈中秋介绍说,公司全面落实和推行标准化管理,三条高速公路涌现出的亮点和样板工程,引来众多省内兄弟单位和其他项目前来参观,成为云南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建设的学习范本。
据悉, “十三五”期,云南将完成投资650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6000公里,建成4000公里……建设任务艰巨且质量、安全、管理压力大。“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行为。未来五年,全省项目管理要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要多向中国交建等企业学习,让标准成为习惯,让行为符合标准,推进项目稳步前进。”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巡视员杨延仁如是建议。
中国交建的统一高标准,推动与云南省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今年3月,云南省昆明市、滇中新区开放合作推介会在京举行,中国交建与昆明市签署战略协议,中国交建将在云南省深度参与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工作。日前,云南省已同中国交建商定继续以“BOT+EPC+地方政府补贴”的投资模式承建华坪至丽江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总投资为277亿元,全长153.3公里,桥隧比为76.33 %,是云南省已建成和规划的工程中,建设难度最大的一条高速公路。
“云南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我们还将充分发挥企业资金、技术和产业优势,大力拓展云南综合交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实现‘立足云南、扎根云南、融入云南、建设云南’的长远发展规划,用一个个精品工程、安全工程,为云南高速公路建设和助推云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陈中秋充满信心地说。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李玲 田恬 周瑜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