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中国交建投资全面落实“五商中交”战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3日    来源:    
    在2016年投资工作会上,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对投资业务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到‘十三五’末,要实现投资业务和非投资业务利润贡献各占一半”。这个要求和计划的提出,是基于2015年投资业务对中国交建的利润贡献率已达到38 %,而近年来投资业务的快速蓬勃发展,对于率先进入投资领域的中交投资来说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9年前,中交投资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交建正式进军投资业务,也标志着中国交建开始由“工”到“商”的转型升级。而中交投资这9年的发展,恰恰是中国交建投资业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真实缩影。 
引领投资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2007年4月28日,中国交建成立中交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20亿元。中交投资成立之时,就被赋予了拉动主业、调整产业结构、贡献利润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投资业务探路者和先锋队的使命。经过9年发展,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中交投资共签订投资合同58个,投资合同额达2676亿元,总资产近千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约80亿,员工数量从成立之初的7人增长到高峰时的3000多人,中国交建组建投资公司时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按照“中国交建重要投融资平台”的战略定位,中交投资努力夯实投资产业的发展基础,立足中国交建全产业链核心优势,形成了基础设施、城市综合开发、房地产、金融等多个投资领域。相继投资实施了南京江北、厦门和美新城、嘉通高速等具有战略影响力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交丽景作为中国交建首个超百万方房地产项目,累计销售额超44亿元,实现利润近11亿元。汕头东海岸新城实现了城市综合开发项目从投资建设、土地上市到资金回流盈利模式的闭合,目前累计销售收入约67亿元,已成为投资业务稳定的利润贡献来源。中交投资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交建近2000亿元的主业合同额,并推动了投资产业的不断扩展,投资板块已然成为中国交建的重要发展支柱,成为“五商中交”价值链的前端和战略推进的关键。 
    投资项目体量大、金额高,控制风险、保证安全就更为重要,中交投资整体项目均未出现较大的风险问题,源于在项目管控方面有一套严谨的风险防控机制。为加强投资项目投前的风险防控,中交投资除进行严格的内部评审外,还设立了外部专家委员会。为加强过程管控,中交投资大力推广全面预算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方案,以南京江北项目为例,公司制定了分9期滚动开发、每期资金峰值不超过20亿的开发方案,有效控制了开发节奏。为加强投后管理,中交投资有序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4个,同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投资后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工作得到了中国交建投资事业部领导的高度肯定,起到了“先行先试”的表率作用。 
    业务发展以人才为支撑,通过几年来的引进和培养,中交投资成功培养锻炼出一批在项目投资、运营管理、房地产管控、城市综合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代表,构建了平均年龄仅34岁、三分之二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三分之一以上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队伍。9年来,中交投资向中国交建输送了大量的投资领导人才和专业人才,累计向总部部门和二级单位输送各类专业和领导人才50余人,真正成为投资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持续推动投资业务转型升级
    “创新经营,合作共赢”是中交投资的经营理念,也是铭记在每一名中交投资人心中的企业文化精髓。9年的发展,中交投资在中国交建内投资了第一个BT项目——江阴城市干道,第一个填海造地项目——天津临海新城,第一个规模化的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汕头东海岸新城,第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中交丽景。 
    在模式创新方面,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和地方政府需求,中交投资先后创造了BOT+EPC、BOT转BT、土地一二级联动、股权收购等诸多投资模式。江阴BT项目如期完成了回购并成功注销,成为了中交投资乃至中国交建BT项目标准化运作模式。2015年12月31日,贵瓮高速正式通车,作为中国交建在贵州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引起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而更为重要的是,贵瓮模式已成为PPP投资模式的典范,被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广。 
    在市场培育方面,中交投资努力发挥投资“试验田”的作用。率先进入城市综合开发领域,成为中国交建“向城市进军”的开路先锋。2016年新年伊始,天津海滨新城项目完成最后一笔回购款4.3亿元收回,实现围海造地BT项目完美收官。2016年1月1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正式通车,中交投资通过投资推动了中国交建进入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建设领域。近年来,中国交建又相继承接了北京、天津、广州、佛山等地铁隧道项目,确定了在该领域较强的竞争优势。 
    在产融结合方面,中交投资强调双轮驱动,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发起设立了英大基金、粤财基金,直接带动了产业结构优化,为未来纵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积极尝试融资租赁、信托、产业基金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资能力,发挥金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中交投资的产融结合发展之路也得到了资本市场和评级机构的认可,于2014年底获得了中诚信国际“3 A”信用评级,成为中国交建首批获此信用评级的二级单位,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努力探索投资业务新模式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交建投资业务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呈现新常态。作为投资业务的先行者,中交投资深刻认识到,9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过去,应对新常态给投资业务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就要以加倍的努力做中交发展战略的“探索者”。 
    PPP已成为政府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这给基建类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机遇,同时也对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产融结合能力、运营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交投资当下正抢抓PPP发展机遇,按照“做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的要求,大力拓展市场,强化产融结合,深化模式创新,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通过为政府提供全产业链条、成体系的优质投资产品和服务,努力把以前做BT、BOT类投资项目的优势转化为现在的PPP项目优势。 
    中交投资紧跟国家政策方向,大力拓展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污水处理、节能环保等投资机会,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国家大力推行的“一带一路”、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战略要求,积极推行投资区域集中战略,优先布局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区域,优先布局一二线城市,重点发力南京、重庆、武汉、成都、厦门等区域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已成功实施规模投资的好区域,不断提高投资资源集中度,努力在核心区域形成更大的投资规模、效益和影响力。 
    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中交投资按照中国交建“卓越运营”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对现有投资项目全周期策划和公司资金现状的定量数据分析预测,努力构建一套科学的投资能力评价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当好新常态下投资业务科学管理的探索者、先行者。 
    9年的发展,中交投资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开展业务,凭借诚信的姿态、专业化的水平、稳健的运营和良好的资信,树立了“中交投资”品牌。作为“五商中交”战略的践行者和投资业务的探路者和排头兵,中交投资将在“十三五”的发展规划中,承载全新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并面临更多的挑战,发挥中国交建重要战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为中国交建率先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梁斌   孙宏华   供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