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交通行业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单位——内蒙古公路工程局。这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公路施工企业,是一个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大企业。前些年,受旧的体制束缚,企业负债累累,举步维艰。近些年来,该局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大胆改革,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振雄风,令人刮目相看。
2004年,该局完成施工产值7.8亿元,较2003年提高44%;市场开发成绩显著,承揽到的施工任务总额突破12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5年,该局完成施工产值12.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比“九五”期间产值总和(7.24亿元)还多了3亿元;承揽工程任务总额14.6亿元,市场开发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25%。
2006年,该局承揽施工任务总额14.7亿元,创历史之最;完成施工产值1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6%,施工产值位于自治区公路施工行业首位,在自治区建筑行业排名第四。
在施工产值不断上升和经济效益持续好转的同时,内蒙古公路工程局赢得了一项项桂冠:2003年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全区公路交通建设先进施工单位”,被自治区交通厅评为“重点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实绩突出单位”;2005年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自治区区级文明单位”,被安徽省交通厅评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优秀施工单位”;2006年被自治区交通厅授予省际通道项目“优秀承包人”奖并荣获河北省交通厅“优秀施工单位”荣誉称号;该局承建的210国道包东高速公路,110国道主干线磴巴高速公路分别在2005年、2007年获自治区 “草原杯”工程质量奖。近年来,该局在施工过程中先后荣获业主奖励100多次。
内蒙古公路工程局取得的成绩,原因很多,而适应形势,坚持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则是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经验。
改革的原动力来自于群众
内蒙古公路工程局的大规模改革始于2003年。当时,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和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对全局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确立了以市场开发为龙头,以实施项目承包为主的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对局属分公司成功地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改革打破了该局50多年来形成的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彻底解决了子公司负盈不负亏的问题,有效地遏制了国有企业长期亏损的局面,进一步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自下实行改制的方式在全国同行企业中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在工程管理上,他们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由过去以管公司为主转移到以管项目为主上来。所有的工程项目均实行了企业法人——项目部——作业层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作业层与项目管理层之间的合同契约关系。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聘任制和项目经理考核奖惩办法,加大对项目部的运作控制和督导力度,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和施工过程的监控,全面提高了该局项目管理水平。该局引入内部市场竞争机制,在全局范围内推行内部招投标管理办法,并通过建立内部施工资质认证和“黑名单”制度,强化了工程的各项管理措施;在用人上,工人与干部、企业与事业的界限被打破,实行“全体起立,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兼并重组”,根据素质能力考试、演讲、群众测评、组织考核综合得分结果,从机关的部门负责人、岗位主管到一般员工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在薪酬分配上,该局坚持突出效率、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结合具体岗位的技术含量和工作强度,实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奖励相结合的薪酬分配制度,改变按月支付固定工资的静态薪酬体系,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建立起业绩量化考核、收入动态挂钩和绩效目标考核制度,以此调动了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
强化过程管理奖优罚劣重科技
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该局领导班子深深明白这一道理,因而对此抓得很紧,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
加强过程管理是该局近年来保证施工优质高效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该局成立了由工程、财务、技术质量等部室和局分管领导组成的“督察执法小组”,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加强督察,按局里规定的评比办法进行评比打分,对好的项目和负责人随时进行奖励,在全线评比中评为质量优胜者,将进行年终奖励。对不严格按规范施工的单位,作不良记录,并进行处罚,同时还将限制其今后内部工程任务的承揽。对工程质量、进度出现严重问题的,一年内不准其承揽新工程,其项目经理在三年内不得再聘为项目经理。每年在全局范围内进行优秀项目经理评比,对优秀者予以重奖,并在下一年分配任务时给予优先考虑。2006年,为了在大型项目的施工中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各公司的积极性,该局又施行了成本价加过程奖金的内部工程核算形式,对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对优胜者实行重奖。这一办法大大激励了各施工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并且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修桥与修路相比,技术性要求更高,且没有返工的机会,因此,对工程质量更须严格把关。项目部把优秀测量人员放在关键岗位上,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项目经理与施工队长,施工队长与现场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状,每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对完成任务好的项目经理予以重奖。这种责、权、利一体化的管理办法,使工程质量有了可靠保障。
努力提高项目工程的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量,是该局抓质量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他们一方面鼓励各施工单位进行小革新、小创造,对比较成熟的技术革新成果积极进行推广,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指导技术革新工作;一方面注意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近几年,该局先后引进了“掺粉煤灰混凝土施工技术”,并成功推广;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推广了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提高了路面使用寿命和性能。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在“SEAM”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和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研究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今年以来,该局为了提高施工科技含量,成立了科技创新及技术改进领导小组,设专人负责,对重点工程进行前期调研,增强了对重大技术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同时对下属单位技术应用推广工作进行指导和服务。对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人员进行攻关。这些办法,对提高全局整体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是我们干的就必须是一流的”
质量和效益好比是企业向前飞奔的两个轮子,任何一个都不可偏废。内蒙古公路工程局在抓质量的同时,十分注重抓工程的成本管理,以求最佳效益。具体办法是: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成本核算责任体系,确定目标成本,该局与各项目部签订项目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强化责任风险;加强作业层的责任成本包干定额,防止效益流失;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努力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佳效益;合理配置项目机械设备,增强机械设备的有效运营,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佳结合。
与此同时,该局和项目部加强了对资金的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工程项目部各个环节资金的预算编制,防止预算外资金的支出。加大了工程款的回收力度,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力求做到竣工时决算到位,工程款拨付到位。坚持项目资金签字审批制度,防止资金流失、账外循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和竣工审计工作,确保了工程项目最终效益的真实可靠。
多措并举,严格的管理,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几年来,内蒙古公路工程局一项项公路施工项目得到业主的肯定和赞誉,2005年当年完成147公里高等级路面摊铺并承建现浇简支箱梁单跨跨径的新麻高速海公铁路立交桥;2006年完成的自治区内最高的公路桥——赤通高速公路张达沟大桥和自治区最长的公路桥——208国道集丰高速公路丹洲营高架桥建设任务,这标志着该局在施工能力和技术能力上达到了较高水平,已跻身于国内省级路桥企业的先进行列。
在一项项成绩和荣誉面前,该局领导班子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告诫全体干部职工要从长远发展着想,增强市场竞争和生存危机意识,居安思危,要求施工单位把由原来争夺某一项目的“第一”、“先进”的目标再提升为建造“品牌工程”上,即凡是由内蒙古公路工程局施工的工程,在自治区内必须是一流的。现在,打造一流品牌已成为该局全体干部职工共同的心愿和行动准则。人们相信,在今后漫长的道路上,内蒙古公路工程局还会再展雄风,向社会奉献出一项又一项优质工程。
来源:《中国交通报》